您现在的位置:普通话学习网 > 信息资讯栏目 > 普通话测试资讯 > 正文

积极推进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来源:普通话学习网    时间:2009-12-22

座落于我国中部地区江西南昌的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师范院校,新老校区分别位于美丽的青山湖和瑶湖之畔。学校一贯坚持为地方培养优秀的中等教育师资,有着长期在师范类专业中开展“两字一话”等师范生基本技能培训与测试的优良传统,使师范类毕业生能够以扎实的基本功很快适应教学工作岗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002年,随着江西师范大学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建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走上了新的台阶,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向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由于建站之初测试员数量有限,而招生规模却连年扩大,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为了满足全校师生员工的培训与测试需求,测试站加大了测试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多次选派优秀师资参加国家级、省级测试员培训,测试员数量由最初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38人,并为测试员提供再培训的机会,使得测试员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由于测试员均为兼职人员,培训与测试工作只能利用其空档时间,在周末及晚上进行。之前实行的人工测试,不仅测试员工作强度大,其测试形式也不允许短期内完成大批量的培训与测试任务,这使得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一直停留在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当中进行,无法推进到低年级学生当中,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尽早接受普通话的培训与测试。

江西师范大学主要的招生对象为本省生源,近几年才逐步扩大了与外省市对等招生的规模。招收的生源中,农村地区学生所占比例大于城市生源。江西是多方言的南方省份,农村地区学生更缺少普通话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少数方言较重的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依靠短期的集中培训无法迅速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如何将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顺利地推进到低年级当中去,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受必要的训练,一直困扰着学校与测试站。在省语委的指导与科大讯飞公司的协助下,我校经过近一年的前期准备,于2008年5月开始了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试点工作。该试点的推行为普通话测试现有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转机。

一、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从技术上解决了人工测试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

根据要求,学校对师范类全体学生组织培训与测试,非师范类学生自愿参加。为给非师范类学生同等机会,在测试安排上,测试站将同年级学生的培训与测试放在同一时间。师范类学生人数基本固定,而非师范类学生报名人数具有不确定性,加之测试员因兼职因素而使得工作安排也不具有确定性,在人工测试阶段,在每期测试未完成报名之前,无法进行具体的培训与测试安排,考生报考所能知道的,只是一个时间段,测试站必需与测试员及考生经过多次的往复,才能最终确定每个考生的测试时间,分发准考证,完成测试任务,工作繁杂、效率较低。

在实行试点机辅测试后,测试安排变得相对简单。在师范生人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非师范生报名人数也在可预测范围内,少量的误差,甚至数十人的差别对于机辅测试来说,都不存在很大问题,安排时不需要人工测试时所必需的精确人数,所以可以事先确定培训与测试时间。测试时间的确定,也不需要事先征得测试员的认可,可以使测试工作安排一步到位,每学期初下发培训与测试通知时,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测试将在哪一天进行,也有利于学生在报名时进行选择,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测试站的培训与测试工作得以有序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从管理上杜绝了人情干扰的问题。

在人工测试阶段,少量考生,包括个别教师及员工会通过一些渠道,找到测试站或直接找到测试员,希望获得较好的成绩。尽管在制度上不允许人情分存在,测试员的职业道德感也会敦促测试员秉公测评,但人情因素仍然会给测试站和测试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甚至因此而得罪朋友和同事。

机辅测试后,矛盾交给了测试的机器,测试站和测试员得以从困扰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更为集中的投入到正常的工作流程当中,更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考生也不会因人情关系而获得不公正的待遇。

尤其重要的是,曾经存在的以部门出面来为无法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师生员工说情的现象,对正常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提高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前面所述的个人出面说情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学生当中,极易形成错误的认识:学校不会因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最终是会放大家过关的。这种因不恰当的个案处理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将导致学生不重视普通话水平的自我提高,如果这种思想漫延到低年级当中,可能造成整个校园缺乏良好的语言规范意识与行为,给学校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三、我校在推进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中的做法和体会。

1.硬件条件逐步改善。为更好地提高硬件设施使用效率,学校将测试用机房建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机房,避免了重复投入。2009年初,经过再次协调,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暂时闲置的机房改建为测试专用机房,并从原来测试用电脑中调配出二十余台作为专用考试机,进一步改善了测试的硬件条件。

2.制度建设逐渐完善。根据机辅测试特点,依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测试站对原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在测试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特别是对测试流程进行了改进,保证了测试环节的流畅,提高了测试工作效率。

3.人员配置更趋合理。机辅测试在保证原有工作人员队伍的延续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房专业维护人员,主要职责是保证测试系统的正常运行,于每次测试前对测试系统进行检查与调试,及时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软硬件问题。这种人员配置,不仅保证了测试的业务流程的规范运作,也使得测试的技术层面无后顾之忧。

4.测前培训渐显效果。机辅测试后,测试员能够从繁重的测试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充沛的精力来上好测前培训课程。测试站也加强了与科大讯飞公司、兄弟单位等部门的联系,获得更多的机辅测试相关资料,与测试员一起在工作过程中摸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新增培训内容,提高了对考生测前培训的效果。为了使考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能够在测试前清楚自己的缺陷所在,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机辅测试的操作流程,测试站将科大讯飞公司提供的模拟测试卡推荐给报考考生,力争使其成为测前培训的内容之一。从考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模拟测试卡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完成机辅测试,吸引了更多考生主动要求购买模拟测试卡。

5.培训与测试稳步向低年级推进。经过半年多的经验积累与磨合,机辅测试的软硬件条件、制度建设、操作流程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得机辅测试步入良性运行轨道。2009年初,测试站在拟定培训与测试通知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果断地将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涵盖于三年级学生,一举改变了四年级仍有部分学生首次参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状况。预计到2010年,将有部分二年级学生可以纳入培训与测试范围,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向低年级稳步推进在机辅测试的条件下得以实现。

总而言之,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试点工作的实施,解决了许多人工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紧迫的问题,如将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向低年级推进的问题等。作为工作方式的转变,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政策层面的问题,有人为的问题,也有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只要有端正的态度,坚持总方向不变,通过各方面同甘共苦的努力,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这个过程中,很有必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软件开发部门、以及兄弟单位(特别是正在进行机辅测试工作的兄弟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以及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同时,充分调动测试站所在单位的积极性,让主要领导更加重视该项工作,加强测试站自身的建设,都将直接影响到机辅测试试点的成功与机辅测试的常规化。

江西师范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站正是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从部分试点到全面推进,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了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工作。